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饮食用具勤清洗,昆虫老鼠要驱除。
2、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定要分,切莫混杂共保存。刀砧容器各归各,避免污染惹病生。
3、完全煮熟
肉禽蛋品要煮熟,贪吃生鲜是糊涂。虫卵病菌需杀尽,再度加热也要足。
4、安全存放
熟食常温难久藏,食毕及时进冰箱。食前仍需加温煮,冰箱不是保险箱。
5、材料安全
饮食用水要达标,菜果新鲜仔细挑。保质期过不再吃,莫为省钱把病招。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使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把含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发生食物中毒后,要尽快采取措施排除毒物,阻滞未排出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尽快排泄。对轻型患者来说,应立即采取一些简易排毒措施以避免病情加重。对于中毒严重者,则需及时送往医院采取特殊治疗措施。排除食物的方法有催吐、洗胃及导泻等。
(1)催吐。中毒后不久,毒物尚未完全吸收,此时催吐效果较好,而且方法简单。催吐的条件是患者意识必须清醒,若中毒后已经发生剧烈呕吐,可不必催吐。催吐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筷子或汤匙柄刺激咽壁(咽喉部)使之呕吐。另外,可用一杯温盐水或温开水加10-20滴碘酒,混匀后口服催吐,效果也很好。
(2)洗胃。洗胃的方法有多种,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可令其反复喝进洗胃液,然后吐出。常用洗胃液有:1.温开水或2%-4%温盐水或温肥皂水,适用于毒物不明的中毒。2.0.02%-0.05%高锰酸钾溶液,除1605(对硫磷)中毒外,适用于一切中毒。3.浓茶、碘酊、0.2%-0.5%活性炭溶液、0.5%-4%鞣酸溶液、1%-3%过氧化氢溶液等,适用于生物碱中毒。4.1%-3%小苏打溶液适用于有机磷中毒(敌百虫中毒除外)。5.1.5%硫酸钠溶液,适用于钡盐中毒。
(3)胃肠中毒时间较长或腹泻次数不多的患者可能有毒物滞留肠道内,应及时就医排除肠道内容物及毒物。
教你鉴别地沟油
“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
感官鉴别,根据经验,食用植物油一般通过看、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逼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遇到这种情况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