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环境新闻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 发布时间:2022-12-27 14:3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奋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征程。

          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十年来,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68.5%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6.6%;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建成并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生动展现。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地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3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我国已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增强。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改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制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尤其是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国累计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06.34万份,罚没款数额总计695.50亿元。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入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时期。

          坚定不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彰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

          从新理念新论断看,报告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的超越。

          从新目标新任务看,报告在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着”列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报告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从新举措新要求看,报告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4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力度更大、措施更严、要求更高。其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增加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手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主动担当。

          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考量,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切实肩负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投身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在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加快推进“三线一单”落实落地,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要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大力度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基础支撑。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抓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不断深化南南合作以及周边国家合作,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打印|关闭